关灯
护眼
字体:

217.第217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杨国忠拿着证据回到了兴庆宫。

    就像他说的那样, 人证物证具在,王焊家里有死士,也的确搜出来图谶。

    王鉷甚至还是京兆尹, 他掌管整个长安城的防卫,造反是真能够威胁帝王。

    一百亿缗的确多, 但是跟自己的安危比起来不值一提。

    李隆基很快就处理了王鉷。

    赐死,全族流放。

    “陛下,其实臣有一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杨国忠犹豫道。

    李隆基看了他一眼, 面无表情“你想说李林甫也和谋逆有关系”

    杨国忠沉默不语, 显然是默认了。

    殿内安静的仿佛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到。

    过了许久, 帝王才缓缓出声“你暗中去查。”

    李林甫生前曾多次举荐王鉷继任相位, 李隆基不愿意相信李林甫对他有不忠之心,可王鉷是李林甫最亲近的党羽,王鉷谋反,李林甫会一点都不知情吗

    多疑的帝王不信。

    杨国忠大喜,面上不动声色“臣遵命。”

    杨国忠刚兴致勃勃想要离开兴庆宫,一出勤政殿却被杨贵妃身边的婢女拦了下来, 说贵妃请他一叙。

    他和杨贵妃平日以兄妹相称, 杨玉环忽然请他过去杨国忠也没有多想, 眼看着就能心想事成了,杨国忠今日心情十分愉快。

    “贵妃找我有何事”杨国忠笑着迈入了杨玉环的宫殿。

    杨玉环抬手挥退了殿中的婢女, 看着杨国忠, 也不说废话。

    “我听说你前两日被王鉷参了, 说你谎报军功”

    杨国忠轻松一笑“如今已经解决了。”

    他把王鉷给解决了。

    “剑南那边你打算怎么办纸包不住火,倘若南诏平定不了,早晚会有瞒不下去的一日。”杨玉环语气不算客气。

    杨国忠讪讪道“我这不是已经打算找一个有用的将领去代替鲜于仲通了嘛,只是一时半会还没有找到人。”

    “寿安公主。”

    杨玉环看着杨国忠, 直截了当“你不是要针对寿安公主那就让她去剑南平叛,把她丢到剑南,和杨家离得远远的,圣人也就不会怀疑杨家和寿安公主有勾结了。”

    杨玉环思来想去,觉得自家这个堂兄实在是个祸害,长安单纯善良,虽然有些心计可都是用堂堂正正的手段,说不准就会被杨国忠欺负。

    长安没有坏心,一心只想着她好,她得护着长安一些。

    杨国忠面露为难“贵妃,可圣人的意思”

    “你我都知道,圣人的意思不是不能改变。”杨玉环看着杨国忠冷冷道。

    “杨国忠,别忘了你的相位是怎么来的。”

    杨国忠低下了头,心想你这是被李安娘那个口蜜腹剑的家伙给骗了。

    他就搞不懂了,李安娘哪来的本事能骗得姓杨的贵妃不站在他这个姓杨的宰相这边,反而处处向着姓李的她呢。

    “我再想想。”杨国忠咬着牙,顶住了杨玉环的压力。

    杨玉环心里叹了一声,知道自己也只能做到这里了。杨国忠如今已经是宰相了,再不是前几年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能依靠她的小官了。

    李长安正在公主府内下棋,王鉷的死讯传到她耳中时李长安眉毛都没动一下。

    “我还以为王鉷至少能给杨国忠添点麻烦,浪费了我送给他的消息。”李长安把棋子扔进了棋缸。

    李长安倒是不可惜王鉷的死,她只觉得王鉷死的还不够早。

    王鉷每年交入李隆基私库里的那一百亿缗可没有一个铜板干净。按照唐朝规定,戍守边疆的士卒应该免除租庸,六年替换一次,但是因着信息交流效率缓慢和唐朝将领时常谎报死伤,所以有些士卒战死了却不会立刻消去户籍。

    王鉷就钻了这个空子,他向那些士卒的家人征收超过六年的税赋,甚至有些士卒已经战死三十年了,就因为户籍没有注销,他家里人都还要再把三十年的租庸调交齐。

    一百亿缗,每一文钱上面都沾着为大唐战死将士的鲜血。

    萧临光看着李长安没了棋兴,也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垂目把棋盘上的棋子一颗颗按照黑白收拾着,他并不说话,只是听着李长安说话。

    “算了,看来还是得我自己的人动手。”李长安摩挲着棋盘,抬头看向萧临光。

    “临光在长安城可有故旧”

    她打算去拜访一下朝臣,得有名正言顺的名义,李长安打算先拜访李唐宗室里的那些大臣,可李唐宗室的朝臣也就那么几个,估计每几天就拜访完了。

    其他大臣嘛,按照她表现出来的情报她应该是不熟的。

    不过她不熟悉没关系,兰陵萧氏人脉广泛,她在洛阳住了那么多年,和久居洛阳的萧氏交好很正常,借着萧氏去搭上其他朝臣也很正常。原本萧家三年前她离开洛阳的时候就打算把族中子弟送到她身边,只是萧嵩去世,萧家子弟要守孝三年,这才拖到现在。

    “有那么几十个叔伯。”萧临光顿了顿,仿佛只是随口一提道。

    “萧家也只是在五姓七家之后,我家是萧何后人,齐梁两朝天子,一朝皇后,家祖萧瑀还位列凌烟阁第九,家父也是宰相,在朝中还是有些积累的。”

    李长安附和道“我知晓兰陵萧氏满门清贵。”

    你家要是五姓七望里面我也不会在这跟你说话,就因为不是五姓七望我才放心啊。

    不过萧家如今投向了她倒是真让李长安放心。

    就跟李唐家代代都喜欢造反一样,萧家也有刻在血脉里的天生技能萧家每次都站在胜利的一边。

    祖先萧何就不用说了,汉初三杰之一,紧跟汉高祖刘邦,最后也是得了善终。

    齐梁两朝更离谱,当了皇帝又失去了天下还能接着保持世家地位,同时候的王谢两家堂前燕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萧家还是世家。更不用提齐梁两朝的那几个萧家皇帝在皇帝这份工作上普普通通,但是各个在文学上都卓有成就了说起来她和萧家还挺“熟”的,上辈子考试没少背他家的文学成就。

    南朝梁被陈灭了以后,萧家又十分聪明跑到了后周的地方,依附后周,而后隋代后周,萧家又一次压对了宝,萧家女还成了隋炀帝杨广的皇后。

    按照道理来讲,萧家都成了隋炀帝的妻族了,隋朝灭亡也该吃一次亏了吧。

    但是,萧瑀秉性耿直刚烈,对隋炀帝的骄奢无道,屡次劝谏,炀帝把他贬到了地方为官,又正好天下大乱,李世民去劝萧瑀投降,萧瑀就立刻投降了,还一步到位没有投李渊而是直接把兵马交给了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储位时候,萧瑀还力主立贤。到了太宗登基之后,萧瑀也就入了凌烟阁,位列二十四功臣第九。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句诗就是李世民为萧瑀所写。

    李长安知道的还更多一些,比如萧临光的兄长萧华,历史上他被安禄山叛军俘虏被迫投降了,但是他没有像王维一样染上污点仕途不顺,甚至后来还成了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