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头都是要将馒头坯子隔得老远,因为一蒸之下,馒头会发成老大,如果排列过密就会导致沾到一起了。江银荷提议,将馒头坯子离得远一些,省得等会沾到一起。

    林初夏也同意了她的建议,将馒头坯子少放了几个进去,尽量离得远一些。放好了馒头坯子,就盖上盖用大火蒸上十多二十分钟的样子。三人齐齐坐着等这锅馒头出来,好不容易看时间到了,林国斌将蒸锅从火上搬了下来,又焖了一会儿才打开锅盖。这一打开把三人都逗乐了,原来那馒头坯子多大,蒸出来还是多大,那空荡荡的距离,提示着此次做戗面馒头失败。林初夏也知道这个罗马不是一天盖成的,到底是这么长时间没做,肯定有些地方还是生疏了,出了问题。可这也激发了江银荷的斗志,一家三口又鼓捣了几天,终于蒸出了筋道好吃的戗面馒头。林国斌这个假北方人第一次吃到这样的馒头,只觉得光嘴吃都好吃。

    江银荷将这些馒头,分别送给了几个北方的同事,没想到效果奇好,吃完后每个人都高兴地问这馒头是在哪里买的,有家乡的味道很是好吃。江银荷笑着告诉他们这都是自己做的,几人都不敢相信,因为这馒头做起来非常费事,做好更不容易。几个北方同事都鼓动江银荷还做,他们以后就在江银荷家里买这戗面馒头好了。

    有了第一批顾客,江银荷又有些不淡定了,这馒头定价多少合适。现在a市的馒头是两分钱一个,可是那馒头看着虽大,用手一捏就得小一半,用北方人的说法没有嚼头。

    一家人为了定价开了一个会,商量来商量去的,最后由林初夏提议五分钱外加三两粮票一个,因为自己家这馒头确实是比a市的馒头瓷实多了,像南方人两个人吃一个馒头就饱了。这个提议得到了林国斌和江银荷的支持,三人就将这个价决定了。

    江银荷将价格说给同事们听,他们都觉得不贵挺实惠的,每家每日定三个,一共是十家。也就是每日里要蒸三十个馒头,每个馒头去掉成本能挣两分钱,一天下来就是六毛钱,一个月按三十天算,也就是能挣十八元钱。这可是比江银荷半个月的工资还要多,一年下来那就是两百多元。有了这个动力江银荷每日里就如打了鸡血一般,每日里晚上下班回家,就开始做馒头,每日早上将做好的馒头带给要买的同事,乐此不疲的。

    后来发展到南方的同事也要买,江银荷不得不扩大生产,每日里从蒸三锅馒头到了每日里要蒸五锅馒头,到了周日三人加班加点地多蒸一些出来,这样非周末的晚上能少干一些。

    在这期间,林初夏开学了,每日里除了上课就是回家帮忙多做一些面肥。就连给楚晓云和刑杰的信都是开学一周后才记起给他们写了发了出去,当然得到了楚晓云的严厉批评。

    而周大松领着周红桥和李晓峰也来了a市,江银荷为了给他们接风,做了满满一桌子的好菜,如今有了卖馒头的钱,她也财大气粗起来。周大松等人得了这样高级别的接风,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周大松拍胸脯保证有什么要帮忙的找他就是了。

    等林国斌将他们领到工地,又告诉他们每月工资十五元,每周还有一天休息时,他们更是觉得林国斌就如再生父母一般了。农村人要东西都有,可要现钱却是很少有,可有些像煤油灯的灯油和洗衣洗澡的肥皂什么的都是必须用钱去供销社买的。

    这一年能挣一百八十元对于乡下来说还是很好的事,他们一年的粮食卖了也就这些钱,可这是一家子一年的辛劳才能挣来的。如今一人就可以挣那么多钱,像周家出来两个,就有两个这样多的收入,怎么不让周大松笑得合不拢嘴,干起活来更是来劲。

    有了这卖馒头的生意,林家的藕煤用量急剧增大,所以周大松几人在有个没有下雨的周末被林国斌请了来帮着做些藕煤,林初夏这才知道家里的藕煤都是怎样做出来的。

    林国斌先是买了散媒回来,又让厂里的司机班开大货车的司机帮忙从郊外运了些黄泥回来。这样都准备好了以后,才去行政科借了筛子和做煤的模具回来,就开始做煤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