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城南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远远近近的白色的楼房从我们车窗两侧匆匆掠过。远远近近都是那种可以任由狂风卷携的低矮的绿色植物。开阔的视野,眼前不断闪过的路牌反复提醒我们,我们离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已经越来越近了,必须留意眼前的一切,便会进入这座古城的历史中。

    从开始接近南京长江大桥,沿江的栏杆就变成了红色。那是一种很浓重的红色,江上的风很大,南京长江大桥那壮美的造型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在大桥的顶端上,展示着一截圆型钢缆,钢缆旁边的牌子上写着。南京长江大桥。整个桥体横跨江区,将那浓重的红色凌空而架。能感到桥上的风很大。桥上的红旗被风吹得呼啦啦的飘扬。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疑是银河落九天”

    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洁白雅致。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瞭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桥的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桥头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等五人雕塑,为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具有典型的文革文艺风格。在桥头堡堡身周围刻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浮雕。三面红旗的桥头堡在建成后,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而且在60-80年代成为南京的城市标志之一,一直到今天南京长江代大桥桥头堡仍然是著名旅游景点。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而且成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60年代,完全由中国人自力更生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曾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还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南京长江大桥是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

    从车窗往下望,就能看到桥下那咆哮的长江宽阔的水面,渐渐减缓了它那奔腾的气势。好像一匹烈性的野马长途奔驰,几经冲撞之后,终于精疲力竭,变得驯顺,温和起来。它缓缓不知流向何方。宛如银蛇,蜿蜒曲折。一片浩瀚无际,气势磅礴的白茫茫。但无论看得到还是看不到,这条大江始终流淌在我的意识中。在它富饶而美丽的流域中,感受唯有南方这个冬季才有的田园风光。漫坡的绿草。那随处可见片片很大的湖被笼罩在越来越深的暮色的雾蔼中,宁静极了。宽阔的湖面上是鸭子和水鸟。围拦以外的草场上,是漫步的一群群黄牛。他们不停地发出的叫声,朦胧而遥远,仿佛在讲述着什么古老的故事。

    在我们准备江南之行时,女儿就在网上查找什么地方有好玩的好吃的。夫子庙即是孔庙,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由于时代要求,孔庙现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1985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则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同时按历史上形成的庙会的格局,复建了东市场、西市场。这里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热闹非常。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壮举胜,风味独具。改革开放以来对散落民间的风味小吃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小吃供应干稀搭配,荤素相间,穿插民俗表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