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假洋博士真“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耶鲁大学博士”沈镇林被器重他的领导任命为出版社副社长,当这个副社长把自己“忽悠”为美籍华人并出版了98本专业书籍时,周围怀疑的目光渐渐聚拢。一封内部的举报信将司法机关引入了整个事件的调查。原来,标榜自己是“耶鲁大学高材生”的副社长沈镇林实际上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偷渡客。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沈镇林因涉嫌利用非法手段侵占了出版社近59万元组稿费。2006年11月15日,沈镇林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而把沈镇林当成人才引进的出版社社长秦女士,也因为引狼入室被撤职!

    沈镇林让我们想到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塑造的悲剧人物方鸿渐。方鸿渐到欧洲“游学”4年,临回国时买了个“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但方鸿渐却没有沈镇林这么能忽悠。更为可悲的是,像沈镇林这样的假“海龟”、假博士正层出不穷、前赴后继,这才是我们更需要警惕的。

    偷渡赴美,耶鲁大学扫大街

    浙江省海盐县位于富庶的杭嘉湖平原上,是浙江省嘉兴市最富裕的县份之一,著名的秦山核电站就建在这里。海盐县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海,所以,尽管当地是浙江的富裕之地乃至中国百强县,但是,当地很多人并不满足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土里刨食,而是把目光投向蔚蓝色的大海。

    大海之外是大洋,大洋彼岸是遍地黄金的美国。1989年,19岁的农家子弟沈镇林高中毕业后,他不甘心像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农民,就跟随当时汹涌的偷渡浪潮,被蛇头塞进一条小渔船的封闭船舱,跟几十个人蛇一起,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了美国。

    尽管沈镇林具有浙江人特有的聪明头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但是到达美国后他才发现,蛇头并没有把他送到纽约、旧金山等一些他向往的大城市,而是把他们扔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黑文市,这个地方是他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当然,他也没有看到遍地黄金。

    不过,灰心的沈镇林很快在黑文市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他熟悉的名字“耶鲁大学”他当然知道,耶鲁大学是一所世界级的名校,而且耶鲁大学曾出过5位美国总统。于是,沈镇林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耶鲁大学。因为沈镇林明白,如果在美国社会上闯荡,他人蛇的身份很容易被警察发现而被遣送回国,如果在相对封闭的大学里,就会安全得多。

    但是,在耶鲁大学这样人才荟萃的地方,只有高中文化的中国农民沈镇林靠什么赖以生存呢?这当然难不住他,于是,在当地中国人的推荐下,沈镇林成为耶鲁大学的清洁工,这一干就是10年。后来沈镇林把自己这10年的经历比喻为“卧薪尝胆”

    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早在1854年,中国留学生容闳就获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大学学位的中国人。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铁路工程的学业,于1888年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耶鲁校园内,中国学生、学者也是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大约在500人左右,也有很多学生边上学边打工,所以,几乎没有人把身处耶鲁大学的沈镇林当作偷渡客,而是把他当作留学生。

    耶鲁校园静谧优美、环境宜人,被誉为“美国最美丽的校园”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十分古典和秀丽。当然,耶鲁大学的美丽也有沈镇林的功劳,因为他是一个干了10年的出色清洁工。

    如果沈镇林仅仅满足于当一个清洁工,那他就不是沈镇林了。沈镇林最大的梦想就是发财。天资聪明的沈镇林很快顺利过了英语关之后,开始在耶鲁大学游刃有余地工作生活。清洁工的工作并不累,如何打发打工之余的时间呢,沈镇林发现,耶鲁大学是开放式教学,很多课程都可以去旁听。于是,他开始流连于各种讲座的课堂。

    在旁听了很多内容的课程之后,沈镇林对计算机课程尤为热衷。因为身处美国的沈镇林热衷于网络,他经常上网到国内的一些聊天室聊天,一是排解思乡之情,二是了解一些国内的情况,他与国内的联系更多是靠计算机网络,所以他需要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而且,美国的计算机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技之长,将来无论在美国还是回国,自己懂一些专业知识,都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沈镇林不但在耶鲁大学旁听,还专门到地处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地区的斯坦福大学旁听计算机课程。客观地说,旁听了很多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的课程,沈镇林的确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不过,这些知识对真正的专家而言只是皮毛而已。

    在旁听的过程中,沈镇林终于发现了“商机”耶鲁大学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出版有各方面的专著。在美国,出版图书的稿酬是相当可观的,比起当清洁工来,又体面又赚钱。而在无所不有的网络上,下载各种文章和资料,实在是举手之劳。

    但这些仅仅是想法而已,在知识产权保护非常完备的美国,沈镇林还不至于浑到拿别人的东西以人蛇的身份到出版社出书,那比老鼠给猫当三陪还危险。但是,在他与国内一位出版社社长的聊天中,这种想法开始慢慢变成了现实。

    回国就职,两年当上副社长

    1999年年初,在沈镇林偷渡美国的整整第10个年头,他的人生开始了突然转机。因为沈镇林知道在美国靠出书骗钱不行,他想在中国试试运气,于是他开始通过网络与国内的一些出版社进行联系,并把自己的“书稿”投往各出版社。

    国内的出版社很快有了回应,在一次网络聊天时,沈镇林认识了时任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社长的秦女士。在聊天时,英语已经相当流利的沈镇林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便自称是耶鲁大学计算机博士。秦女士一听来了兴趣,身为出版社的领导,她正为出版计算机方面的图书开发而发愁,当沈镇林得知这个消息时,便自称已经有多篇学术文章在美国的主流学术媒体发表,目前正在撰写几部计算机方面的图书,并自吹自擂说自己的图书绝对会在国内畅销。当然,在这次聊天中,沈镇林还时不时地把自己旁听来的专业词汇说给秦女士听,直把秦女士忽悠得如同遇到了“救星”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具有相当的计算机水平,沈镇林发给秦女士一些从网上下载后做过一些技术处理的学术文章,令秦女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沈镇林还吹嘘说,他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有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他可以邀请他们为出版社写书。当秦女士得知沈镇林已经在美国读了10年书,马上就要博士毕业时,立即把职位的绣球抛向了沈镇林,力邀沈镇林回国加盟出版社,并一再请求沈镇林一定带着自己的全部书稿回国。心花怒放的沈镇林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他甚至顾不上像方鸿渐那样造一个假博士文凭,没有任何正式身份的沈镇林只好故伎重演偷渡回国了。

    当然,沈镇林回国的时候,他没有忘记搜集了很多文章,拼凑了几本所谓的专著。当然,这些专著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即使是内行,也很难发现其中的破绽,因为沈镇林确信这本书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出现过。

    1999年5月,秦女士在北京见到了刚刚回国的沈镇林,立即设宴招待了这位“报效祖国”的“青年才俊”“海归博士”回国到一家并不出名的出版社工作,对于秦女士这位伯乐而言,当然是喜不自禁。而当“洋博士”的沈镇林“荣归故里”之时,在秦女士口口声声叫他“沈博士”时,他身心膨胀,人格仿佛也伟大了好些。

    在宴会上与沈镇林的聊天中,秦女士才从沈镇林的口中突然得知,沈镇林竟然出身显赫“父母在美国开有造船厂,拥有庄园、跑车、豪华游艇,因为被您的诚意打动才回国就职”这种不为金钱所动的“爱国主义精神”令秦女士感动不已。当然,沈镇林对自己10年的国外生活侃侃而谈,也顺便谈了自己对国内计算机业发展的认识,更令秦女士大开眼界。

    席间,秦女士并没有忘记要求看看沈镇林的护照和博士学位证书。但是,沈镇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安全起见,我将护照放在了上海花旗银行的保险箱里。”

    为了掩盖自己,沈镇林立即拿出了自己的书稿。正为出版社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稿件犯愁的秦女士,在看过沈镇林“从美国带回来的书稿”以后,像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兴奋,立即拍板决定出版。当然,她再也没有顾得上追究沈镇林护照等身份证明不全的问题。

    1999年8月,回国创业的“耶鲁大学博士生”沈镇林应聘到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时年沈镇林29岁。

    美国知名大学的名头给沈镇林添彩不少,他不但忽悠了秦女士,也把出版社的同事们唬住了。当他拼凑的书稿顺利出版之后,沈镇林发现仅仅靠自己“创作”不但赚不到更多的钱,也难以在出版社出人头地。于是,他开始煞有介事地频繁与“耶鲁大学的导师和师兄弟”联系,请他们惠赐大作,当然稿酬是非常优厚的。就这样,沈镇林在加盟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在出版社编辑出版图书98种,几乎创下了出版社之最,当然,这些图书也为出版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到出版社不久,沈镇林便出任社长助理,在不到两年后被任命为主管组稿的副社长。

    当然,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些图书的组稿内情。这些图书其实是沈镇林从网络上下载下来拼凑而成的,而且,沈镇林虚构了图书的作者,从出版社开出了巨额的稿酬装进自己的腰包。但是,整整两年下来竟然没有人发觉。

    在出版社工作期间,沈镇林表现出非常强的组稿和编辑能力,很得秦女士等领导的赏识。由于社长秦女士对这匹“千里马”的一再推崇,沈镇林在出版社一度颇有影响力。尤其是沈镇林担任社长助理之后,尽管助理这个职务权力可大可小,小的时候只负责上传下达,大的时候也可以代行领导责任,但沈镇林却把助理当出了社长的味道来。

    2001年3月,到出版社工作不到两年的沈镇林被任命为副社长,负责编程类和网络类的中英文选题的策划及出版,并负责出版社日常事务的处理等各项工作。

    同事举报,假洋鬼子现原形

    其实,沈镇林在出版社飞黄腾达意气风发的时候,出版社曾经有不少员工提醒过社长秦女士要注意沈镇林的身份,但此时的秦女士早已把沈镇林当做人才和心腹,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了,后来干脆力排众议任命沈镇林当上了副社长。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承担“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中的三项开发任务:计算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