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终身为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所有曾经的故事,说起来,都只是一次次不堪的经历,道尽辛酸,吐尽无奈,换来的却只是仰天的叹息。

    那忠心体国的,终没有好下场,那陷害忠良的,却也同样为国捐躯。人之正邪奸恶,谁人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

    为之效死命的长官,可以一下子把人打进十八重地狱,敌对的仇人,却可以大度对己,到底谁人是仇,谁人是友,又怎能分辨得清?

    或许,这世界正如浅水清所言,战争本无分正邪,只看强弱吧?

    杨铭浩怜悯地看着这个自己最疼爱的小弟,终究还是叹息道:“这么说来,你这盒子里装的,就是惊风展的人头了?浅水清要你率民保坝,替他背上杀惊风展的罪名,你也接受了?”

    易星寒苦笑道:“浅水清这个人,我跟了他有近半年。这些日子以来,他做了些什么事,是怎么想的,我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凭心而论,这个人是天纵将才,精于人心,善于韬略,长于军事,优于谋划,是我见过的最可怕的人。”

    “这个人做事,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他想要利用一个人的时候,他不单单是从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事实上,他会先从你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考虑得比你自己还周全,然后定下应对之策。他策反拓拔开山是这样,利用我也是一样。”

    说到这,易星寒认真道:“大哥,别说是我,就算是你,你能眼看着李官堰决堤,天下百姓没活路吗?就算风雷十三道是强盗土匪,干得是打家劫舍的勾当,可是堤坝一决,止水诸省成沼泽汪洋,你我又如何活命?就算活下来了,又何处容身?”

    十多个兄弟,一起默然无语。

    “所以,浅水清看准了我不能不同意。他有他想要的,我们有我们想要的。他想让止水换天易帜,让自己立下盖世之功,而我们,则想要家园平安,生活安康。他和我们,各取所需。”

    杨铭浩背着双手,在议事堂中踱来踱去,良久,他才道:“大坝是必须要保的,可是梁史一案,你又待如何处理?”

    “这正是我为难的地方,浅水清的意思,我很明白,可是稍有不慎,则会酿成大祸。在这个问题上,我也考虑好久,才最终得出结果。”

    风雷十三道的一群当家人,一起听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理解易星寒话中的意思。

    易星寒知道他们不懂,只能苦笑道:“我知你们不明白,但你们可知,浅水清为何一定要以血香祭旗的形式来屠城?”

    。。。。。。。。。。。。。。。。。。。。。。。。。。。。。。。。。。

    有些事,终究是不说不明白的。

    当一名将军,对着敌国的领土子民举起屠刀时,人们只知道这个将军残暴嗜杀,却从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一切所谓的爱民,害民,在这些身居高位人的眼中,都仅仅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罢了。

    屠城,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手法而已。

    战必屠城。

    这是古军事战争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

    战争的残酷性,也由此可见。

    但事实是,无论军事或者政治,每一条军法,每一条政策,其存在与执行的原因都有着其独特的背景,并非仅仅为了存在而存在。

    后世的历史学家在研究战必屠城的现象中,分析将军们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三点:

    一:以屠城令来刺激己方将士奋勇杀敌,悍不畏死。以可能得到的巨大利益来诱惑士兵勇猛作战。所谓的屠城令,其实以洗劫全城为目的。

    二:屠杀可以平息因为攻城而带来的巨大损失导致的不满,有许多士兵在攻城中会失去自己的亲朋好友,肢体受伤,并因此满腔怨愤。屠杀无辜,可以给士卒一个发泄的渠道。让他们将所有的怒火,包括对长官不满与怨怼尽情发泄。这样可以有助于自己的控制,同时培养士兵的血性与忠诚。

    凡是经历过大屠杀的战士,鲜有背叛自己主将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过了那些抿灭人性的事情后,就再也无路可走。

    三:在洗城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屠城血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震慑住其他地方的守卫,并给予足够的警告,令其后的战争中出现敌不战自溃的局面。这样就可以少打许多仗,少死很多战士。

    然而,屠城的行为,同样会引起被攻击方的愤怒,甚至可以点燃烧全国反抗的激情。

    在这里,不得不对民心做一番剖析。

    民众的爱国热情,其实大都是建立在一个有限的基础上的,那就是---自己得先活着。

    当一个国家被另一方入侵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局面:

    当权者舍民不舍国。只有国家还在,普通百姓就是死得再多,以后还能通过扩大生育来恢复元气。可是国家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因此,他们不惜发动全民战争,不惜通过破坏一切可以破坏的,包括桥梁,堤坝,焚烧城市等行为来保卫国家。

    但是对民众来说,自己的命是最重要的。国家没了又如何?换个人来统治,只要自己听话,对方也不可能斩尽杀绝。毕竟没有人的国土,毫无价值与意义。因此,当国家决定牺牲民众以换取国家存亡的时候,百姓们更多的选择是先保存自己。必要时,他们会投降,会反叛,甚至会主动带着敌人进攻自己的国家。

    因此,当一个敌对国入侵某个国家时,最多遭遇的情况就是--被入侵的一方,拼尽一切手段,通过搜刮粮食,爱国宣传,藏兵于民等种种方式,发动民众反抗。而入侵方在最初,则会尽可能的表现出爱民如子的态度。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粮食不济,被迫需要与民争粮,又有少量民众开始攻击自己,导致一定程度伤亡时,愤怒就会让他们失去理智,从而采取大屠杀的手段。

    当民众发现,一昧软弱并不能换取自己所渴望的安全时,心中那份爱国的热情就会被立刻点燃。

    这个时候,一样是死,他们会选择死得象一个烈士了。

    因此,民心在卫国大战里,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双方都渴望利用,又渴望不被对方利用。而在这里,被攻击的一方在争取民心方面,总是有着天然优势的。

    历史学家们评价,屠城令是建立在一个将军们臆想的基础上的,他们自以为是的认为屠杀可以让对手胆寒,而实际效果却是反而进一步激怒对手。

    因此,屠城令除了对鼓舞己方士气有好处外,对灭敌士气是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的。

    因此,屠城令的弊远大于利,这也正是为什么后来敢于搞屠城的将军越来越少的原因。

    但是浅水清不这么看。

    回顾中国历史,几乎每一次面对外敌入侵的亡国之战,几乎都有屠城现象的出现,甚至少数内部王朝争夺的现象,都有屠城的事迹存在。包括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也有过大规模屠城的历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皆在此例。

    为什么从古到今,战必屠城的事件屡见不鲜,难道那些将军们真是白痴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