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9第三十八章 危城相遇(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宜兰这次没再埋怨刘十七的鼾声,相反她还莫名的觉得安心。十月的夜晚已是十分寒冷,这间破屋子四处透风,众人时不时被冻醒,他们断断续续的睡到了天亮。

    一大早平氏便让小麦和青婵煮上两锅稀肉汤,让大家暖暖身子好上路。吃饭时,宜竹问齐夫人:“昨天忘了问夫人要去什么地方了?我们要去蓟州。”

    齐夫人沉吟不语,面色略带犹豫,正在饮马的秦成突然插话道:“我们要去云州投奔亲戚。”刘十七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最后又停住了,继续低头喝汤。齐夫人笑道:“是啊,是去云州,我有好几家亲戚,一时拿不定主意投奔哪家。”宜竹想了想,她记得云州好像在蓟州的西边。这么说,他们依旧可以同行。

    战争打破了社会的平静状态,那些地痞流亡社会渣滓没了律法的约束,趁机兴风作浪。他们自然不敢动那些人多势众的大家族,但像宜竹家这样男丁单薄的小门小户就有些危险了。和刘十七秦成这样的高手同行,他们的安全自然会得到极大的保障。

    吃过简单的早饭,众人继续上路。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难题,宜竹家的马是便宜的劣马,跑跑短途还行,但跑长途就有些吃力了。根本不能和齐夫人那几匹膘肥健壮的马匹相比,马车的行驶速度自然快慢不一。

    平氏神色窘迫,但她又不愿意在人前失了面子,便打着哈哈说道:“哎呀,我家原先也有你们这样的好马,不过,都在战乱中丢了。只得用这种不中用的牲口。哈哈。”宜竹心里有些埋怨都这时候了爱面子,但她嘴里也不好说什么。齐夫人笑得仍旧很温和,顺着她的话接了几句。

    最后还是秦成想了个好法子,他们用自己的坐骑和拉车的互换了一下。这样一来,速度就快了许多。他们也没忘记打听王家的消息,结果很令人沮丧,王家的车马早已走远了。秦成稍一思索,说他们可以绕道将王绮主仆送到霍州。王绮万分感激,再三道谢。

    一路上,不断地有让人沮丧的消息传来。有的说长安洛阳已经陷于贼手,今上已经逃往蜀地。众人的脸色越说来越阴沉,一个个愁眉紧锁。

    平氏心里十分忧虑,时不时念叨一句:“也不知你爹那里怎样了?”

    他们一路晓行夜宿,在十天后终于到达了蓟州地界。还好,蓟州此时还没遭贼兵涂炭,宜竹一家人心中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秦成望成那蓟州城那高大巍峨的城墙,沉吟片刻,又看了一眼齐夫人,他朝杨镇伊和平氏一拱手:“你们已到蓟州,我等要继续西行。我们就此分别吧,后会有期。”杨镇伊这一段时日跟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分离在即,竟有些不舍之意。王绮对宜竹一家更是依依能舍,想着这一离去,不知何时再见,心中愈发难过。平氏也十分喜欢王绮,用长辈的口吻劝道:“回去以后好好跟你嫂子相处,别再任性了。”王绮含泪点头应答。

    平氏和宜竹热情挽留邀他们到城中歇息一晚再走,齐夫人坚决谢绝,说接下来还有一段长路要赶,怕稍一耽搁会有变故。宜竹想想也有道理,便不再挽留。她想着反正已到了目的地,问过母亲后,便将车上所有的干粮悉数赠于齐夫人等人。齐夫人也没推辞,笑着接受了。

    两拨人马在路口殷殷道别,然后分道扬镳。

    路上,平氏感慨道:“多亏遇了他们,不然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这战乱时期,男人可中了大用了。”

    杨镇伊一脸不满:“娘,我们男人在什么时候都很中用。”

    平氏不搭理他,继续跟女儿叨唠:“那个齐夫说她是奶娘,我怎么瞅着不像,你瞧她那身气度,比杨家那些夫人都有派头。”

    等进了蓟州城,众人顿觉气氛陡变。宽阔的城墙上,身着盔甲手持兵戈的士兵们来回奔走,城垛上矛戈森然,在冬日的阳光下发着耀眼的寒光。一群群士兵和百姓推着成车的柴草井然而又匆忙的排除进城。

    进城时,平氏向守门的士兵说出是杨明成的家眷,那士兵一听,生硬的脸色稍稍柔和些许,客气地说道:“你们稍等片刻,我让人去问问。”趁那士兵错身的功夫,平氏得意地对儿女们说道:“瞧你们的爹多威风,这才来多久,连守门的都对我们毕恭毕敬。”宜竹笑而不语。

    过了一会儿,杨明成带着一队巡逻兵风尘仆仆地便赶来了。他见到妻子儿女,脸上是既喜又忧,问了几句路上情况,接着又问起大伯和祖母。平氏带着哭腔诉说了路上的遭遇和他们冲散的经过。杨明成听到大哥和母亲被冲散,倒是释然地叹了一口气:“大哥素来稳重,想来应该没事。分散了也好,蓟州也并非……”说到后半句,他左右看看,急忙闭口不言。

    宜竹全家被安顿一个小院中,杨明成本来即将赴任,谁知战乱骤起,他仍然做着以前的职务,同时兼管一些琐细的杂务。

    到达的第二天,杨镇伊便和城中的青壮年一起被征到城外挖护城河做杂务,接着平氏母女三个也要跟全体官员的家眷们一起制军粮,缝军衣。平氏颇有微词,觉得自己丈夫好歹是个官员,哪能如此作践她们。

    杨明成无奈的解释道:“没办法的事,城中官员的家眷都去了,非常时候,忍不忍吧。”

    平氏听罢,也不再说什么了。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杨明成每日早出晚归,宜竹母女三人也从不闲着,城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让人不安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河东二十四郡全部陷于敌手,契丹部族叛乱了,吐蕃蠢蠢欲动,那些一直被大秦的强大国力威慑的周边各大部落都在厉兵秣马、伺机而动,整个大秦王朝战火遍燃,危机四伏,西北亦是岌岌可危,蓟州城中人心惶惶,城门已经关闭。

    战争在十一月中旬的黎明开始了。这一天全城的人们还在睡梦中,忽然被一阵紧张急促的号角声惊醒了。胡兵已经濒临城下!

    宜竹依旧跟着母亲姐姐去制造军粮,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父亲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都是来去匆匆。

    蓟州城头,人喊马嘶,鼓声杀声震天动地。女眷们紧蹙着眉头,担忧她们的丈夫、儿子、父亲全都像哑巴一样默然无声的劳作着,谁也无心说话。

    偶尔有人说话,却让在场的人不寒而栗,有一位官家夫人模样的女子颤巍巍地掏出一个纸包说:“这是我家相公昨晚给我,一旦城破,就让我吞了它,免得……受辱。”

    其他女人有的说准备了匕首,有的说到时一头撞死,众人越说越热烈,气氛悲壮又悲哀。宜竹一直低着头没有插话。

    平氏看着两个女儿,嘴唇动了几动,眼中蓄满了泪。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蓟州城没被攻破,他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城头的士兵尸体一担担地往下抬,张大人三次下令征丁,第一次征的是十七岁以上的男丁,第二次是十五岁以上,这一次降到了十三岁以上。粮食越来越少,她们起初能吃个七分饱,如今只有四分饱。

    杨明成偶尔抽空回来时,看着日渐黄瘦的妻女,无力而又悲凉地跺足长叹:“你们要是回老家该多好啊。”

    这天晚上,父亲回来时已是半夜,他的脸上犹带着泪痕,颤抖着手往怀里掏东西,宜竹心头既紧张又悲哀,难道父亲也要效仿那位有风骨的官员给妻女送毒药吗?

    东西终于掏出来了,不是毒药,而是三个硬邦邦的黑面团子。

    “你们分着吃了吧,我省下一个,另外两个是别人送的……他们被流箭射中要害,当场就死了……”

    宜竹握着半个硬得像砖头一样的面团,心渐渐地变硬变冷,却怎么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