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4进京献俘龙颜大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填装炮火,瞄准射敌的动作。和前番方队一样,所有将士们的动作都是一模一样的,乾元帝等六部官员们居高临下,看着将士们整齐娴熟的动作,越发满意自豪。

    三组方队全部走过,接下来的便是近万人的北蛮俘虏。这时候也都穿上了他们富有特色的北蛮服装,排成整齐的队伍从宣德门前一一走过。两旁则有身穿盔甲的大业士兵负责押送。

    一行人全部走过之后,场中立刻变得一片寂静。乾元帝转身端坐,所有人躬身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呼万岁之后,则有侍臣宣布“引献俘”。立刻有负责此事的将校将所有战俘们引到献俘位,侍臣当中宣布西北大捷的战报。次后由皇帝陛下决定战俘的待遇。倘或是直接绞杀的,便由大理寺卿压着去刑场,若是招降安抚的,侍臣便传旨先释缚,随即宣布释放。被俘者三呼万岁,再拜谢恩。

    这是献俘仪式的具体流程,历朝历代的形式大致都差不多。而果如太子殿下所料,乾元帝此番并没有要左贤王的脑袋,而是封了他一个北蛮侯的爵位,赐了金银宅子,在京中养着。至于其余的北蛮将士们,则没有这么好运了。手上杀戮太多的,直接被带去了法场。剩下罪不至死的,则被刑部官员押挟着先送与刑部大牢。次后等朝廷什么时候需要了,或许派遣他们去修路造桥,或许派遣他们去蛮荒之地开荒,都是说不准的事儿。届时只保证给一口饭饿不死也不耽误劳作,总之不会让这些战俘闲着。

    盛大的献俘仪式过后少不了又是一场庆功会。此番酒宴上,乾元帝笑言北蛮俘虏都有宅子珠宝度日,我大业朝的功臣又岂能居无定所。当下赐了沈轩一所宅院,就坐落在朱雀大街上,也是王公贵族聚集之地。听说那宅子的主人原本是前朝的一位藩王,后来因谋逆之举被先皇诛了九族,剩下的一套官邸也无人居住。如今正好给了沈轩。

    至于其余的功臣良将们,圣上也按其功劳发了金银珠玉无数。虽然比不上北蛮一战所缴获的战利品丰厚,但因是圣上御赐,让人觉得越发体面。

    对于这种赏赐沈轩倒是无可无不可,不过这宅子离宁荣街不远,倒是一件好事。

    当下乾元帝又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以及仆从奴婢伺候沈轩。沈轩少不得一一谢恩。其乐融融间,吏部尚书李默成起身奏道:“启奏陛下,微臣弹劾骠骑将军沈轩于战事期间,大肆搜刮银钱珠宝中饱私囊,请圣上明鉴。”

    一句话出口,四周霎时安静。所有人都默默的打量着李默成和沈轩二人。当然也有人在打量着陛下的脸色。

    大军外出,武将打仗期间,本来就有搜刮战利品的权利。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个不成文的规则。如今李默成竟然以此为由弹劾沈轩,不免让人忖度更深。

    乾元帝瞧见好好的一场庆功宴被闹成这个样子,不悦的抿了抿嘴,不动声色地问道:“李尚书可有确凿证据?你要知道沈将军西北戮战多年,此番大功回京,也是难得的事情。你可不要污蔑了功臣叫人寒心。”

    乾元帝这番话几乎是明示李默成不要起幺蛾子。岂料李默成状若未闻,仍旧躬身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自是证据确凿。如今已成给了太上皇陛下,太上皇也说要肃清军中风气,不可纵容武将贪污。”

    乾元帝听到李默成提及上皇,便死死握着手中酒樽。其余大臣也都噤若寒蝉,不敢发出半点儿声响。过了半晌,太子殿下率先开口道:“皇爷爷近日来身子骨向来不好,此番庆功宴也因身体虚弱的缘故不得参加。李尚书居然不顾及皇爷爷的身体,拿着此种虚无缥缈的琐事去烦扰皇爷爷,岂是忠臣贤良所为?”

    一旁的冯紫英忍不住开口讽刺道:“他忠臣良将个屁。恐怕是眼红我们打了胜仗就想起幺蛾子。要么说我最讨厌这些个寒门酸儒,每日里唧唧歪歪的什么正事儿都不做,专盯着旁人身上有没有疏误,比内宅里头的管家奶奶们还嘴碎。就这样的人,也配做朝廷命官?”

    卫若兰接口说道:“不对啊!向来弹劾官员是否贪赃枉法都是御史衙门的事儿。今儿李尚书怎么亲自操刀了?”

    韩琦不咸不淡的说道:“兴许是着急了吧!”

    冯唐冯汉两位将军见底下小子们说的实在不像,立刻沉声斥道:“陛下跟前,岂有你们说疯话的地方。”

    众人方才讪讪闭嘴。由始至终,沈轩都自顾自的在席上喝酒,一句话都没说。

    乾元帝沉声说道:“沈爱卿,李尚书的话你如何看?”

    沈轩起身,抹了抹嘴躬身说道:“微臣因循守制,微臣问心无愧,微臣无话可说。”

    乾元帝又转过头来向赖瑾笑问道:“你和沈将军的关系莫逆,此番前往西北犒赏三军,你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你有什么话说?”

    赖瑾起身说道:“沙场辛苦,将士们都是在用性命保家卫国,拼杀富贵。此等惨烈悲壮并不是在歌舞升平的京城中纵享富贵的人能体会到的。至于李尚书所说贪污一事,微臣只知道沈将军入京的时候,一人一骑,轻车简从。并没看见什么车辆箱笼。自然也不晓得他是否有贪污战利品。”

    当然没有,因为沈轩打仗这许多年积攒下来的好东西都一股脑送给赖瑾了。回京的时候自然也都是放在赖瑾的箱笼车辆中直接入了赖家。此事太子殿下略有察觉,当下冲着赖瑾微微一笑。

    赖瑾颔首,若有所思的说道:“不过臣尝闻在京官员惯例收取三节两寿冰炭孝敬,看李尚书府邸恢弘契阔,家中美婢侍妾,嫡庶子女无数。想来要养活这么多人,只凭朝廷发的官饷银子定然不够。李尚书也是费尽周折,十分辛苦罢。”

    赖瑾一番话说得实在刁钻,在场众人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李尚书满面紫涨。指着赖瑾斥责道:“你休得血口喷人。这这是诋毁上司,按律当——”

    “老尚书息怒,微臣只是实话实说。”赖瑾微微躬身,开口说道:“大家应该晓得我同皇商薛家关系良好。前一次薛家的少东家和我吃酒的时候,还闲谈老尚书又娶了第十三房小妾。那小妾风华正茂,豆蔻年华,自然是极爱美的。年前的时候曾在薛家的金银铺子里定了一套钿子簪环,据说那钗上光是鸽子蛋大小的南珠就有十来个,当真是夺目光辉,耀眼的紧。只不知老尚书两袖清风,如何能买得起这样的好东西?”

    一句话问的李尚书哑口无言,只得满口说道:“你血口喷人。”

    冯紫英在一旁听的哈哈朗笑,开口说道:“老尚书休得如此片面。为何你弹劾旁人就是铁证如山,旁人说你就是血口喷人?民间常有无风不起浪之说,你要是身上真的干净无影,人家也不会背地里说你。还是有些什么牵连挂误,或一时不谨慎叫人看在眼里了。人家才会当着饭后谈资拿来说嘴不是?”

    卫若兰故作恍然大悟的说道:“是了。我还记得老尚书当年可是寒门出身,入朝之前家里穷的连锅都揭不开了。就连上京赶考的钱都是当地的乡绅富户们资助的。如今转眼过了二三十年。听说老尚书家中资财无数,名下的田地庄子商铺折合成现银都大抵有个五六十万两。真真叫人嗟叹啊!”

    韩琦依旧不咸不淡的说道:“要不人家怎么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吏部尚书总管天下官员的升迁,自然是比知府要厉害的多。这么想来,老尚书还算是清廉的。”

    唯有冯少楠同沈轩从小长大,自然也听说了沈轩同以前主家的嫌隙。当即开口叹道:“老尚书和沈将军早有嫌隙,那也不过是私人恩怨罢了。可如今您老居然因私废公,作践起我们这些个前线战士来了。真叫人心寒啊!”

    乾元帝看着众功勋世家子弟联合起来挤兑李默成,将这个向来牙尖嘴利的老尚书挤兑的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越发的心情美好。

    酒宴上其余官员泰半都是世家功勋,王公贵族,无论立场如何,但此下情形隐隐变成了世家功勋之后同寒门官员的对峙,也不敢轻易开口说话。至于李尚书一脉的官员们,此刻虽已纷纷帮腔,但都是请冯紫英等不要信口胡言,到底也顾忌太多,不敢说的太过。更有一干嫌事情闹不大的闲散亲王,见此中隐有秘闻,不免眼睛发亮交头接耳的打探着其中缘故。一番胡搅蛮缠之下,众人竟不怎么关注沈轩贪污一事。

    乾元帝又冷眼旁观了一会子,方才开口说道:“好了。今次是为西北大捷的将士们庆功洗尘,闲事莫说。”

    一句话将李尚书打发了。乾元帝又举杯说道:“为我大业儿郎干一杯。”

    众位大臣轰然应诺,立刻遥敬陛下,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见皇帝刻意打*阵,众人也乐得装不知道。毕竟沈轩此番功劳太大,他年少功高,心思单纯,又是寒门出身,身后干净,最好拿捏。这样的臣子自然是陛下最喜欢的。何况仗着此番功劳之下,只要不是谋逆造反,贪污几个钱算什么。武将在外,倒是一个子都不贪的圣人模样陛下才担心。如此癖好无伤大雅,圣上还乐得纵容。

    所以李尚书此刻弹劾他贪污战果,根本就是隔靴搔痒之举。一招臭棋,别说是向来看他不顺眼的功勋世家们,就连其麾下的官员们也都颇不以为然。

    一场庆功宴中间偶有波折,但到底也算是尽兴而散。沈轩照旧跟着赖瑾家去不提。

    沐浴更衣,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赖瑾是被窗外呼呼喝喝的叫喊声和兵器撞击的声响惊醒的。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赖瑾看着窗纱外头已然大亮。不免洗漱穿衣,冠带出来。

    只瞧见沈轩和赖尚宁、赖从荣几人在前庭比划武艺,赖瑾站在廊上静静的看了一会子。只等到众人收招已毕,方才过来笑道:“大清早的,你们好有闲心。”

    言毕,上前给赖尚宁和赖从荣请安。赖尚宁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子,开口笑道:“沈将军武艺精湛,果然名不虚传。”

    “两位叔叔的功夫也不错。”沈轩赞了一声,摇头说道:“可惜了。”

    这么好的武艺,居然混在府里当管事。

    赖尚宁和赖从荣哥儿两个心下黯然,随手将长枪插入架子里,勉强笑道:“想必家里人也都醒了,我们过去厅上吃早饭罢。”

    沈轩落在身后,看着脊背微颓的两个赖家叔叔,若有所思的眨了眨眼睛。

    一时到了前面正厅,果然赖家的长辈们已经起身了。赖瑾和沈轩两个醒过众人,坐下吃饭。饭间,赖瑾突然开口说道:“府里头的恩典,如今我们赖家上下也算是都放了出来。目下爹爹和我已经入朝为官。大爷爷和二爷爷拴在荣宁二府一时还不得动弹,可是二叔叔、三叔叔和四叔叔年岁尚轻,不知太祖母和两位祖父大人有什么考虑?”

    此言一出,众人动作一顿。赖尚宁和赖从荣两人则一脸欣喜的盯着赖瑾。如今赖瑾年岁虽小,但架不住他天资卓绝,入了科考,进了官身。现如今也算得上是半个当家人。他的话赖大和赖升自然是要仔细考虑的。何况这件事情对赖家而言本就是好事。

    赖大儿子出息了心中体会还不怎么深,唯有赖升两口子眼眸晶亮,一脸希翼的看着赖嬷嬷。毕竟大家都是兄弟,如今大哥家的儿子孙子都成了官家老爷天子近臣,他的两个儿子却还在府里头单管采买之事。虽说日常行走也算体面风光,但赖升志不在此。他也想同赖大哥哥一般,当一当官老爷的老爹。

    赖嬷嬷暗自沉吟,半日,开口问道:“你是怎么想的,暂且说说。”

    赖瑾想了一想,开口说道:“目下二叔叔、三叔叔和四叔叔虽然年轻力壮,但此时再谈读书科考也迟了。还不若走走门路捐个前程,到时候外放州府为官,踏踏实实的干几年,也是好的。”

    众人纷纷点头。

    沈轩插言说道:“二叔叔和三叔叔的武艺不错。倘或是在军中立功升迁,要比捐官入朝前程更好。”

    毕竟乾元帝如今重视武事已漏端倪。目下还只是西北战场,等转过年来,恐怕西南、东南、西海沿子都消停不下来。战事一多,军人升官发财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众人听着沈轩的话,又联想到沈轩一战封侯的辉煌战绩,连忙点头附议,深以为然。

    赖瑾眼眸扫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神情微微黯然的四叔叔。这位叔叔乃是早产而生,虽然后来在赖家众人的精心教养下平平安安的长大了。但底子依旧薄弱,倘或让他上战场立功,那是不能的。旋即开口说道:“如今陛下重视武事,从军行伍也是条出路。但是我们家也有在朝为官的。如今颇有些孤掌难鸣,倒不如也捐个前程,外放两年,双管齐下总是好的。”

    赖家背靠荣宁二府,与都中功勋世家关系良好,且因林如海青睐又通了科举清流的路子。在朝中也算是站得住脚。这种睁着眼睛说白话的举动自然是为了宽慰四叔叔的心。赖从宁冲着赖瑾微微一笑,开口说道:“不拘怎么样,我听父亲和祖母的。”

    赖升这才想起来体弱身虚的小儿子,立刻转口说道:“我觉得瑾儿的话十分周全得当。”

    赖嬷嬷见众人都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方才开口说道:“既如此,等会子我进府同老太太说说——”

    “太祖母。”赖瑾想了一想,开口说道:“我瞧着京中如今的局势,恐怕寒门官员和世家功勋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倘或四叔叔求了官职却留在都中,岂不是搅入了这场浑水?要不我们去封信和父亲以及林姑老爷商量商量?他们两个人常在官场,应该知道什么地方比较清静且又容易做出事业来的。”

    赖嬷嬷想了一想,果然如此。遂转口说道:“既如此,你便想和你父亲去封信,打探打探他们的意思。”

    赖瑾颔首应是。

    赖嬷嬷又吩咐道:“有时间进府里头看看。你这一晃儿又是小半年的没入府中。老太太见天儿的叨咕着,说也不晓得你是胖了还是瘦了。”

    毕竟赖瑾从小和宝玉玩伴,也算是在老太太跟前儿养大的。人老了便更念旧,只道谁常跟着自己,与自己亲近的便是好的。赖瑾从小沉稳柔和,又惯会说话讨好,老太太早将他当成自己半个孙子看待。如今骤然小半年的看不见人,自然会想。

    赖瑾在外奔波了这些日子,也有些想念府中的兄弟姊妹们。遂点头应道:“太祖母放心,我今儿就进府里问安。”

    赖嬷嬷这才点头不语。

    一时赖瑾和沈轩两个前去上朝站班,等下朝后,沈轩回了赖家,赖瑾则转道去了荣国府。门上的小子好一阵子没见他,只觉得越发亲热,上前问了两句,便由着人进府请安去了。

    赖瑾这厢刚刚入府,陡然听见内头院子里传来一阵喝骂之声,旋即一个锦衣冠带的少年公子仓皇的跑了出来,迎面撞上赖瑾。两人俱都被撞的一个趔趄。

    贾宝玉抬眼,见是赖瑾,还来不及惊喜,只听后头贾政暴怒如雷。贾宝玉脸色发白的爬起来藏到赖瑾身后,口中不住的求道:“瑾弟弟快救救我,老爷要杀了我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