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危乎蜀道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英四人离开了武侯墓,在附近又瞻仰了蜀汉五虎上将马超之墓,找个驿站住了一晚。第二天,他们骑马顺着河谷向南奔去,下午越过五丁关,晚上住在金牛县驿站。吃了晚饭,和驿站的人闲聊,驿站的一位老者给他们讲了金牛道的故事:西周时期,秦惠王想侵占蜀地,苦于蜀道艰险难走,谋士给他想了一个计策。先派石匠雕刻了五尊石牛,每天给石牛屁股下面放一堆金子,说是石牛屙的。然后捎话给蜀王出去,若能打通蜀道,就把这五尊石牛送给他。蜀王贪图便宜,派了五名壮士,日夜开山修路,终于打通了蜀道。蜀王把石牛运回去,石牛一两金子也屙不出来,蜀王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可是全副武装的秦王军队已经迅速地通过金牛道占领了蜀地。金牛道又叫石牛道,五丁关也因此得名。

    天豪笑道:这蜀王可是够愚昧的了。

    筱莲说:蜀王也未必愚昧,他可能为艰险的蜀道所困,早就想打通蜀道了。

    香莲说:这只是一个传说,难道五个人就能修通一千多里山路?

    天英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修路,后人沾光。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到益州去,方便得多了。

    驿站老者说:三国时,诸葛亮率领军队入蜀、出蜀,又对这条路多次重修,唐朝开国以后,也整修过金牛道,和褒斜道已经连通起来了。即使如此,要去益州,蜀道的艰难险阻也够你们体味的了。

    一宿无话,次日天英四人骑马向七盘关进发。虽是山路,仍然可容一辆战车通过,后来山势越来越陡,弯道越来越多,两旁山峰也更加巉岩险峭,对峙壁立,遮天蔽日,光线阴暗,这时在两山的夹缝中,一座关隘兀然而立,这正是有名的七盘关。当下正是太平盛世,他们一行人马顺利地进入城门。要是在战争时期,那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窄狭细长的街道仅容一辆战车通过,把两旁的商店和住房都挤进山岩里去了,有的住房就是在石壁上凿的山洞。看见有人骑马过来,两旁住户纷纷拉起自家在街道玩耍的儿女回去,天英便招呼大家下马,牵着马匹向前走去。终于,在一片稍微宽阔的地方,找到了驿站。他们进去吃饭、休息,马匹被牵去喂草。

    他们坐在屋里吃饭,可以看见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山民,头上缠着白包布,身上穿着蓝大褂,腿上缠着黑裹布。女的衣襟边有斜纹和扎花。筱莲惊异地问道:他们头上、腿上缠着包布,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吗?

    驿站的人说:传说三国时候,诸葛亮逝世以后,老百姓头上缠着白孝布悼念,后来就演变成白缠头了。本地有许多羌族山民,穿着偏襟大褂,女的还有斜纹、扎花装饰。山里冬天气候严寒、潮湿,缠上裹腿也有保暖防寒的作用。

    吃了午饭,他们骑马继续前行,出了七盘关,进入蜀地,两旁是连绵不断的巉岩绝壁,悬崖深谷,他们小心翼翼地信马由缰地走着,连驱赶马匹也不敢大声吆喝了。天英说:其实,马比人还聪明,它知道怎么走路才安全,我们就不必提心吊胆的了。

    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云遮雾罩的崇山峻岭,耳畔是连续不断的呼呼的风声,虽是六月天气,却是凉意袭人。筱莲不由得动情地朗诵道: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香莲赞道:这个李白,可真不简单。他出生在昌隆(江油),25岁才离开蜀地,我们顺路去他家乡看一看嘛。

    天豪说:听说李白五岁就会写诗,应该算个神童吧。

    天英说:世上哪里有神童?就拿蜀道难这首乐府体的诗歌来说,李白在蜀居住了25年,对于蜀道之艰难深有体会,了如指掌,不管是历史、地理都很熟悉,再加上炽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创意,就超过了前人的水平。按说,这首蜀道难应该是七言诗,可是李白就没有被这种规律束缚死,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但是从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直到八言、九言甚至十一言,大胆地运用了许多散文化的诗句,长短不齐,错落有致,朗读起来,跌宕起伏,奔放有力,任谁听了也会惊心动魄,感叹唏嘘。

    筱莲嫣然一笑:哎呀呀,三哥分析得真好,要让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