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8章 辽东的招商引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京城因为给辽东士卒凑犒赏而变得纷扰之时,辽东。

    率人打算奇袭赫图阿拉的毛文龙,去时意气风发,归来垂头丧气。

    距离赫图阿拉还有四十里地,他就差点儿中伏了。

    对于这支敢在努尔哈赤刚去世就来偷袭的明军,建奴上下爆发出了非常强烈的恨意。

    都不用代善动员,就有两千多建奴的男女老幼,带着武器听候代善的调遣。

    对于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努尔哈赤,建奴上下都有着极高的崇敬,即便叶赫之战中,他领着大伙儿吃了场败仗,也依旧无法抹去这种感情。

    如果不是刘爱塔派遣心腹冒死给他示警,毛文龙可能自己都回不来。

    去时意气风发,归时垂头丧气。

    带着群伤兵,灰溜溜的回到嫒阳堡,毛文龙表现出的颓废劲,看的杨镐一愣一愣的。

    这还是那个敢领着精兵,在关外的密林里和建奴拼命的悍将嘛。

    听完了毛文龙对一路上见闻的描述后,杨镐难以置信的问到。

    “你是说,现在建奴的士气很是高涨?”

    “不错。”

    闻言,毛文龙点了点头,颇为的恼怒。

    “根据那个刘爱塔的管家所言,努尔哈赤在叶赫确实是被我大明军队打的大败,回到赫图阿拉给几个儿子交待完遗言后,就吐血身亡了。”

    “那不应该埃”

    闻言,杨镐颇为不解。

    “建奴刚打了败仗,老酋又已身死,按照常理来说,这个时候建奴应该备受打击,人心惶惶,士气低落,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么说着,杨镐忍不住又在堂上转了起来。

    “。。。”

    看着杨镐的动作,摇了摇头。

    “努尔哈赤在建奴中的威望很高,就算他现在已经死了,但他的那些儿子还在,我们现在想去刨了努尔哈赤的坟墓,那些建奴会高兴才怪。”

    说着,毛文龙往地上啐了一口,向杨镐问道。

    “我若是要带人去刨了你爹的坟,你会是什么想法。”

    “你1

    听到毛文龙所举的这个例子,杨镐伸手指着对方,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后,杨镐才摇着头,重新回到自己的帅案后坐下。

    现在他还要依靠毛文龙,就顺着这厮来吧。

    看向毛文龙,杨镐出声问到。

    “按你所说,现在想要偷袭建奴是行不通了,那你觉得,我们接下来要如何做?”

    “等,等大军修整完毕后,一寸一寸的犁过去。”

    闻言,毛文龙咬着牙说到。

    “建奴的形势,恐怕比朝堂上的那些个明公们想的还要严重,根本就不是一战能定的。”

    “为何?”

    听到这话,杨镐有些不解。

    “我虽然距离赫图阿拉还有四十里地,但却看到了不少的东西,过往朝廷收到的情报有误,建奴的人口恐怕比我们知道的还要多。”

    表情严肃的看着杨镐,毛文龙解释到。

    “根据那个刘爱塔的管家所言,建奴的人口恐怕在三十万以上。我没有摸到赫图阿拉去,但在去的路上,我注意到一些建奴的聚集地中,他们的屋舍宛若蜂巢一般密集。”

    “多少?1

    当啷一声,杨镐刚拿起来的茶杯落在了桌子上。

    瞪大了双眼,杨镐不敢相信的问到。

    “三十万?1

    “对。”

    肯定的杨镐点了点头,毛文龙道。

    “建奴和我们汉人不一样,他们只要是个成年的男子,在情况紧急时,都能拿上刀枪成为士卒,如果我们掀起灭族之战,兵力不能少于十万,否则绝对无法彻底的剿灭建奴。”

    “我现在知道,萨尔浒之战,我为何会败的那般惨烈了。”

    听到毛文龙的话,杨镐感慨的重新坐在了椅子上。

    建奴的族群数量,早已超过了大明的预料。

    大明对建奴的了解,基本来自李成梁,但李成梁很明显没有做到削弱建奴。

    早在成化年间,犁庭扫穴之时,建州女真还只是总数在几万人的几个小部落,但在李成梁的眼皮子底下,建奴的人口数量居然翻了几倍,乃至十几倍。

    “你这次探听到的情报非常重要,我主笔,写一封奏章给陛下,你署名吧。”

    好一会儿后,杨镐收回了自己的心绪,对毛文龙道。

    “好。”

    听到杨镐的话,毛文龙肯定的点了点头。

    看的出来,他是被这次出关给吓到了。

    看着门外,杨镐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辽东百姓苦埃”

    “辽东百姓可算不苦了埃”

    就在杨镐想着该如何的和皇帝说明情况时,后方留驻在辽阳城内的孙承宗,却是难得的高兴了起来。

    马上就要进九月了,辽东的庄稼能收获了。

    今年辽东百姓的日子,难得能过的去,勉强算是个丰收年。

    主要原因还是,皇帝为了挽回辽东民心,给了三年免赋的政策。

    而且,孙承宗还在辽东进行了屯田、开荒、伐木等一系列生产活动,虽然不能保证驻辽大军的后勤供给,但好歹是让辽东那本就不咋样的生产基础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走在田间地头,看着已经挂果的黄豆植株,孙承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豆子这玩意儿,虽然吃多了容易放屁,但好歹能养活人。

    当然,如果可以,孙承宗更愿意让屯田军种麦子之类的主粮。

    但新开垦出的土地贫瘠,种麦的话,可能最后的收成还没投入的人吃的多。

    种豆肥田这种方法,华夏百姓早就掌握了,而且,民间百姓为了能多点儿收成,很多地方在秋收之后,还会补种一轮豆子。

    并且,豆子还是大明边军的行军应急口粮。

    炒米、炒麦、炒豆,三种大明特有的行军口粮,做法非常的朴素。

    其中,炒豆就是土炒豆,取青豆、黄豆、黑豆三种与白土(观音土),中火热锅,放入白土、盐以及三种鲜豆,翻炒至豆子焦脆,熟后掸除白土即可。

    根据《吕公实政录》记载,明军在道缓急之食,惟有炒豆为便,一军可带五升,以备沙碛深山,二三百里无人之境。适逢战事,以防便溺,则口含乌梅生津止渴。

    做成后的土炒豆,置于阴凉之处,少说能放一个月的时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