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情醉江南钟山风景名胜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从紫金山上下来,沿紫霞湖南走,走过一条很长蜿蜒的山路,一路上遇见不多的游人。看来路线又走错了。迷惑间,竟走到明孝陵的金水桥边。身边是淙淙流淌的泉水,耳边跳跃着漫山的鸟语,头顶上飘拂着缕缕岚气和片片白云,目染着重重叠叠的翠绿,直把整个心身都净化了。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身起券,两侧有散水螭首和护栏望柱。这组御河桥的桥基和两岸石堤为明代原物。桥身作石结构单曲拱桥样式,霹雳之水由桥下西流,御桥旧址犹存,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我从金水桥向北顺坡而上走大约200米,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文武坊门是明孝陵陵宫的第一道门。为五个门洞,三大两小,中间三个为拱形门洞,两边两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红门、朱墙。我看那大门的颜色过于红艳,少了古色的韵味。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阴刻馏金“明孝陵”三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四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进入文武坊正门里,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五块,中间一块大石碑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驮碑龟趺座。其驮碑龟趺与众不同,脖子出奇地短。

    几个游人用手摸摸或坐在龟跌上,据说会带来好运。我用手摸摸龟跌,冰冰凉象摸玉石的感觉。我想它应该是神奇的宝物。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我拍那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的立碑时,想起了仁者朋友,想着他会喜欢研究看这字。阿兰又叫他什么大神龟的,我看这龟跌才是真的大神龟。

    由碑殿向北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的御道。御道两边有坚实的檀树,这里的松树有两丈多高,虬枝如龙。几百年的古木了。树下是繁茂的种种青草,地上有红色、紫色、黄色各种小花。我在静谧之中有种空灵的感觉,这里真是风水宝地啊!享殿殿宇巍峨,楼阁壮丽,轮奂炫丽。是来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嫔妃的牌位,是一座拥有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木结构殿宇,现仍遗留56个石柱础。看那楼檐精美的龙头凤为尾雕像,想起亦寒曾经拍得那屋檐。这屋檐太精美了。

    明孝陵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五十四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宝顶之上,树木参天,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六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

    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而且它以其独具的神奇色彩和优美风景。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墓区内植树万株,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