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9章 合资办厂产业升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很多人眼里,招商引资是个政治活,但这实际上上却是个技术活。

    招商引资的目的是给本地增加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但稍不注意,就容易一脚踩进坑里。

    在后世,这种情况屡次发生,其中的坑人方式的多种多样,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想到的,什么言行不一、混水摸鱼、命运捆绑、以假乱真、引狼入室、一鱼N吃,花样多的根本就数不过来。

    而若是招商引资用的好,那就是你超越别人的机会。

    二零二四年,欧洲杯开了。

    看足球的高兴,开车的也高兴。

    因为在一众赞助商中,有个叫BYD的小伙儿,跑的那叫一个一骑绝尘。

    靠着自研的混插技术,在一众欧洲老牌名车企业的老家,打的本地政府为了保护车企,只能加征保护性关税,最终他靠着天价赞助,将大众从世界杯赞助商名单上给踹了下去。

    同时,某汽车制造业国还提出了想要进入市场,就需要合资办厂的条件。

    等等,合资办厂这个词语怎么那么的耳熟呢?

    在三十多年前,华夏那地儿的车厂,还处于一个那里不对敲那里的状态,车间里的一众工人人手一把榔头,造车用到的榔头比扳手都多,零件货不对版全靠敲。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生活需求,最终政府提出了用市场换技术的解决办法,让一众外国车厂进入华夏。

    招商引资,合资办厂,给当时的华夏带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制造技术、方法流程、市场营销、员工管理等等,曾经落后,或缺少的东西。

    当然,窗户开的大了,也就难免会飞进来几只苍蝇。

    在合资办厂的过程中,不乏有浑水摸鱼、不思进取,躺平等死的,但也存在一批愿意钻研,勇于探索的自主车企,最终将华夏制造,推向世界。

    当然,现在的孙承宗是没有那么多想法的。

    现在的辽东,真可谓是穷的令人惊心动魄。

    衙门是刚建起的,官员是新选的,百姓是心怀怨恨的,赋税是少的可怜的,建奴是刚败不久的。

    这种局面下,用将木材出口到山东,然后换回物资的办法,才勉强保持着衙门的运转。

    而且,如今的辽东,根本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

    种地,还没有培养出足够抗寒的作物。

    打猎,打不过山里的建奴不说,啥时候打猎能维持稳定的生活了,饥一顿饱一顿那都是形容猎人技艺精湛的。

    这种外部环境,你指望发展第一产业,那肯定是难上加难的。

    对此,孙承宗也就只能想一些个歪办法了。

    当他收到杨嗣昌关于有人想在辽东开造船厂的消息时,是高兴的。

    虽然本人没见过造船,但孙承宗也是有想法的。

    造船嘛,一方面可以消耗木材,一方面可以提供就业。

    而且,造船厂造出的船,大船能参与到物资运输,小船则可以租借给百姓捕鱼,来获得食物,这是一举多得埃

    而在高兴之余,孙承宗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怕售卖木材被压价,那些木头可都是辽东巡抚衙门的资产!

    他还要靠着卖木头买粮来养活屯田军呢。

    为此,孙承宗就有了扯虎皮当大旗,拉上内廷一起干这个买卖的想法。

    当然,孙承宗此举,也算是投帝之所好了,皇帝喜欢搞商会,那就大家一起搞好了。

    而且,说不定还能从内帑拿一笔投资。

    对于孙承宗心里的小九九,赵吏是不知道的。

    此时,赵吏正在思索孙承宗说的买卖,到底能不能做。

    能被朱由校挑选出来,负责到辽东开办矿尝铁厂,赵吏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据杂家所知。”

    沉思了好长一段时间后,赵吏才看向孙承宗道。

    “我大明的船厂,以南京的龙江船厂、淮安的清江船厂,以及位于山东的北清河船厂为最。”

    “这些来寻孙巡抚的人,是那里人士?可靠吗?”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来的人不是官船厂的吧。

    这桩买卖,皇帝肯定是会知道的,但若是让皇帝知道他们与外人挖官船厂的墙角,铁定吃挂落。

    “这点公公可以放心,他们是山东人,但却不是北清河船厂的。”

    闻言,孙承宗当即就笑着道。

    “早在一月之前,辽东转运使杨嗣昌就写信与我言明此事,我也已经派人到山东去查过了,这些人现有的船厂,在登莱治下,专造一桅海船。”

    “前番,杨嗣昌组建辽东转运司之时,就是向这些人购买了十几艘运粮海船。”

    “原来如此,是已经有过交际的熟人埃”

    听到这话,赵吏漏出了一个了然的脸色。

    “此事我看可行。”

    一只手摸了摸自己光滑的下巴,双眼放在远处正在等自己两人聊完的杨嗣昌等人身上,好一会儿后,赵吏才道。

    “我来辽东前,皇爷曾和我说过,凡辽东百姓,都是我大明的子民,不许我压榨百姓,克扣矿工钱粮。”

    “但我到了辽东,开了矿场之后才发现,辽东的百姓贫苦啊,挖矿,如此劳累的事,只要给口吃食,百姓们都抢着干。”

    “既然孙巡抚觉得在辽东开设船厂,建造海船对辽东百姓有好处,那杂家就不反对了。”

    “刚好,杂家在宫里这么些年,还是攒下了不少积蓄的,如今既然有这能帮辽东百姓的事儿,杂家也就当行善了。”

    “公公,陛下那边。”

    听到赵吏的话,孙承宗不由的皱了皱眉头。

    赵吏这话中的意思是,他可以帮孙承宗出面去压制那些个商人,甚至于能出钱入上一股,但却不能打着皇帝的名义去。

    “孙巡抚若是要上奏章,杂家可以署名,也可以专门写信和陛下说这件事。”

    “那。。。好吧。”

    听到赵吏如此拒绝了自己打出皇帝的名号,孙承宗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那公公就去见一见他们?”

    “义不容辞。”

    闻言,赵吏当即点了点头,与孙承宗一起向山下走去。

    “杨嗣昌见过赵公公。”

    见到下来的两人,杨嗣昌连忙带着人上前见礼道。

    摆谱是不敢摆谱的,哪怕是历史上面对崇祯的夺情三辞,那也是在走流程。

    面对赵吏这种宫里的外派太监,别说他杨嗣昌了,就是他爹杨鹤在这儿,谱也摆不起来。

    “你我曾同乘一船,毋需这些虚礼。”

    对杨嗣昌挥了挥手,赵吏转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