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三牲布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帮主:“正好我二位老哥子在梁园茶社喝完茶出来,碰到了,来,我来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管老板,是这位管老板(指着管世敦)请你喝酒。”

    管世敦:“巴县管世敦见过两位老兄,我先干为敬,两位老哥子不嫌弃的话请干杯!”

    李老大:“得结识管老板是我兄弟二人之幸,恭敬不如从命,干!”

    管世敦又给李氏兄弟斟上酒吗,说道:“承蒙两位老哥子不嫌弃,愿干我敬的酒,说明我们有缘,来,为我们的缘分干杯。”

    二李说道:“干!”

    管世敦:“不瞒二位李大哥,我们巴县知县田大人,给我万亩沃土,让我种高粱,为巴县官绅百姓酿大曲酒,县大爷的指令不得不执行,我正要在买马回去后上习水县,寻找酿酒和兑酒的师傅,听李帮主说二位是制酒兑酒的大匠师,正赋闲在家,颐养天年,想请二位大师傅再度出山,辅佐兄弟我,发展我巴县的制酒大业。”

    李老大:“说起来惭愧,我们是被人赶出来的。”

    李帮主说道:“我的两位哥子是该厂的元勋,从袁老板建厂起就在哪里做,帮他制酒,直到去年,袁老板去世,袁老板的儿子袁三掌管酒厂,又不懂又乱整,我两位老哥子说他乱整,会把厂整垮的,少老板一怒之下,就把他们赶回来了。”

    管世敦:“后来果然出了乱子,是不?”

    李帮主:“谁说不是,当袁三发现自己弄错了,再来请我二位老哥子时,老哥子们给了一顿臭骂,再也不理他了。”

    管世敦:“他这是自作自受,活该!老师傅有骨气,兄弟佩服。”

    李老大:“管老板想新建酒坊?”

    管世敦:“不瞒两位老哥子,我们巴县都没得酒厂,我只能新建。没得其他法。”

    李老大:“听来人讲,少老板袁三吃喝嫖赌样样都干,我们走了,他也经营不下去了,少老板说,如果请不回我们,他只好把烤酒坊卖了,想必管老板资金雄厚,不如去买了,将设备拆迁回巴县,只要将厂房设备安装起就好开业了。”

    管世敦:“二位老兄看来不拒绝我的邀请了。”说着从怀中拿出二张二十两的银票,一个给了一张,说道:“这是给二位的安家费,到重庆安顿下来后,再回来接二位嫂夫人。”

    说着又拿出一张十两的银票送给李帮主,说道:“多亏李帮主的鼎力,我的酒厂有希望了,这是对李帮主的感谢费,请笑纳,兄弟今后仰仗李帮主的事还多得很。”

    随后,他们商量了怎样购买哪个酒厂的事,李老大说:

    “这事我们不宜公开露面,只宜这样…”

    管世敦说:“这事好办,就依老大哥说的办。”

    头批八百四十多匹马顺利进入大鹿池,王长顺、王长利两兄弟认为比楠木坝条件好多了。不久,管世衡又带来了第二批马群,仍放在大鹿池,正好。生活条件也比萧天贵家好,王氏兄弟很满意,牧放的十分卖力。二兄弟按世敦的指示,加大了精饲料的投入,加上水草丰富,所有马匹都长膘了,一个个都雄壮起来,尤其是世敦选中的那匹白马,得精心照料,很快壮实起来,成了管世敦的坐骑,被称为白龙马,形影不离。

    他将购买酒厂之事告诉三嫂刘芳,二人仔细推敲了策略,然后世敦去找龙会长,讨得龙会长以重庆商会会长的名义给习水商会会长的亲笔信,带着李氏兄弟直奔习水县,到达后,李老大将管世敦带到习水商会,便回旅社住起不出来了。

    管世敦:“卢会长,世敦从巴县赶来是得知贵县县城边有一家酒厂想出手,特来看看,若价格适当,准备收购,特来麻烦卢会长,想请卢会长施以援手。姻伯龙会长很赞成其事,他与卢会长是多年的故交,故写信相托。”

    卢会长:“龙会长与我是过命的兄弟,他的事就是我的事,请放心,一定鼎力相助。”

    他随即招来酒帮顾帮主,确认其事。酒帮顾帮主说道:

    “卢会长,是有这么回事,该酒厂名利民酒厂,原老板袁南山,经营的很不错,谁知他去年亡故了,其子袁三接手后,胡作非为,经营不善,加上作风极不检点,欠下一屁股债,债主们逼上门,他没法,只好卖作坊以还债。”

    卢会长:“我的挚友重庆商会会长龙二老爷,想在巴县建一酒厂,以消化他万亩良田上所产的高粱,不知哪位朋友告诉他这里有座现成的酒厂要卖出,故令他的姻侄前来洽谈。袁三是顾帮主手下之人,因此想麻烦顾帮主促成,这既是帮我的忙,更是帮龙会长的忙,望迅速完成此事。”

    顾帮主:“龙会长是重庆商界巨子,龙头老大,手眼通天,而且也有过一面之交。卢会长放心,属下尽快办成此事。”

    顾帮主带着管世敦直奔袁三酒厂,见屋里坐了几个人,袁三愁眉苦脸的坐在中间,顾帮主说道:

    “大家都是熟人,今天看在我的面子上,暂时回家去,有客户来谈购酒厂的事,大家明天再来,请大家看在我的面子上,再宽限他一天,如何?”

    众债主:“既然顾帮主发了话,我们就再宽限他一天。”

    说完便一一走了。

    顾帮主:“袁三,好好一座酒坊,一到你手头就债台高筑,你啷个在整哟?要不是看在与你爹的交情上,我才懒得管你的事。你这破酒坊,你看,房子咧牙漏缝的,难怪卖不出去,你说吧,卖个啥子价,我给你带个买主来了,不要乱喊价哟。把买主吓走了我就再不管你了。你说吧。”

    袁三:“厂房和酒坊所有的用具一千两不多吧?”

    顾帮主:“管老板,他喊一千两,你怎么说?”

    管世敦:“我想问问,你凭什么喊一千两?你一件一件给我报,我用算盘打,你只说这样东西新的值多少钱,你的东西现在能值多少钱,可能我不懂新的价,但顾帮主经营酒坊多年,他懂,我来了两天了,天天在市场上转,看了买一套新的多少钱,我都一一作了记载,请讲。”

    袁三本是个纨绔子弟,浮浪之人,对经营之事根本不过问,只晓得花天酒地,哪的晓得市面价值,只得说道:

    “顾叔,我不晓得市面价钱,你看着什么价好?”

    顾帮主:“你这屋已十分破旧,你的制酒这一套,已只有三四成新,有一些已经不能用了,比如蒸高粱的大蒸笼,你看,篾箍都断了,马上要散架了,你看你的筛子,边缘都断了,我真不好说,要说,这几间屋一百两,这些破破烂烂的家伙最多一百五十两,加起来二百五十两撑破天了。”

    袁三:“才二百五十两呀,连帐都还不清。”

    顾帮主:“还有这块地皮呢?”

    袁三:“地皮值多少钱?”

    顾帮主:“最多一百两。”

    袁三:“才值一百两?”

    管世敦:“一百两是什么数,袁老板,在乡间可买五十亩良田,以一亩五百斤谷子计,可打二万五千斤谷子,至少可养活五十个人,你才好大一块地,三亩地,给你一百两银子是千值万值了。”

    袁三没得话说了。

    管世敦:“看在袁老板急着用钱这一百两地皮钱我先拿出来垫着,顾帮主将地处理了把钱带到龙会长那儿就行了。袁老板,你的私人东西务必在今天晚上搬走,明天我有人来拆烤酒的家伙器具和拆房子。

    袁三:“行。”

    管世敦:“那我们就写契约吧。”

    一切手续办完,银子也付完。管世敦然后和顾帮主约集全厂匠师,向全厂匠师宣布,此作坊已为管老板所有,即将拆迁重庆,原匠师一律留用,工资从优,希望大家都去重庆。众匠师大多数愿意去,只有少数有困难的不愿去,这件事处理完后,管世敦和顾帮主出来,走在大街上,顾帮主掏出一百两银子的银票给世敦说道:

    “谢谢管老板帮忙,这个地方我准备建我的住家院子,这里风水好,发人。”

    管世敦:“更要感谢顾帮主才是。我是一客不烦二主,能否帮我找一帮木工,把房子拆了,把这些木器收拾好,以及屋里的一切东西我都要带走,免得用时没得,我还要去船帮雇船。”

    顾帮主:“船帮帮主我熟,干脆我再陪你一趟去把船落实了。”

    管世敦:“谢谢顾帮主,今晚我做东请卢会长、顾帮主,加上我的两个匠师,喝两杯。顺便也祝贺顾帮主得了一块风水宝地。”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座烤酒坊建立起来了,时间也只四月初,也只好买高粱回来,试烤。因为是两个能干的大匠师,加上原来的人马设备,一试成功,接着按该坊原有规模正式投产。先请几大衙门的大人们试品,都感觉很不错,然后又投入自己的各大酒店试销,来酒店就餐的顾客皆反映很好。

    巴县知县田大人说:“世敦,这么好的酒,首先应有一个好的名字,这是在缙云山下烤出来的,唐宋谓酒为春,干脆就叫‘缙云春’。销路好,就宜扩大规模,多生产,把‘缙云春’推到甘陕,推到青藏,推到下江。我建议你在缙云山那些山湾里,选股好泉水,盖几排大厂房,做几套设备,多让这两个技师带徒弟,在你上千长工种招一批灵俊的学徒,跟匠师学,总之,办成大型酒坊,你光卖酒,你都要成大富翁。”

    根据田大人的建议,管世敦带人在缙云山脚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一股突突直冒的泉水,于是借有人平整土地的机会,平出一块百十亩的平地,盖了一座大的酒坊,重新仿制了六套设备,加上原来的那套,共七套设备同时烤酒,缙云春通过酒帮,远销全国。

    城里的酒楼三月底已全部投入营运,十一座酒楼都是重庆城最热闹的中心,生意非常兴隆。本来从东边来的官员应住朝天门附近的朝天驿,但朝天驿是衙门式的经营,后来都知道朝天门酒楼有旅社,服务很周到,都跑到酒楼旅社来住,在酒楼吃饭,一度繁盛的朝天驿达到门可罗雀的样子,驿丞也落得清闲。

    商人们发现,进出这十一座酒楼的都是购买能力强、腰缠万贯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纷纷到酒楼附近租屋开店,很快地围绕酒楼形成一片繁华闹市。可以说在酒楼的带动下,重庆度过了起步期,进入恢复期,昔日的高楼红袖客纷纷又逐渐呈现出来。

    管世衡在管世敦的鼓励和影响下,在龙凤的催促下,终于下定决心,携家人来到重庆,办起了造船坊,在珊瑚坝摆开了工场。本来管世敦要与他合作,但为了鼓励他大胆的干,在帮他铺好路以后就借口其他事务,放手。让他独立挑起担子。现在经营的有声有色,逐渐由造小船到造中等船。第一个买主不是别人,正式管世敦,由于青木关的产出越来越多,靠租别人的船成本高,不划算,决定组建自己的船队。他在阆中到北碚的嘉陵江边贴告示,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聘到五十名船工,组织了一支有十只中等船的运货船队,专运自己所产的猪、羊、牛、鱼,感觉方便多了。不仅随时可在家门口启运,而且还节约了成本,一年算下来,除了开支,还大有节余。

    早高粱下来了,迟高粱下来了,自己的缙云春酒全用上了自己的高粱,成本大幅度下降。

    还在去年年底时,发现今年建鱼塘要用的护堤石差的太多,管世敦找到程知州,通知各县,以优厚的工资招来几百名石匠准备条石,开年后又迅速返回打制条石,到一个月春耕大忙结束时,已准备了充足的条石,挖鱼塘的事继续进行,挖好一口砌一口,到夏忙时又挖好三口鱼塘,并砌好护堤石。秋耕秋种结束,又继续挖最后三口鱼塘,到冬至时,挖塘已收尾,进入砌石护堤阶段。腊月初,已全部砌好,陆续放水放鱼苗。六千亩鱼塘全部建成,鱼塘进入正常管理。

    马场是今年才建的,冬至时,总镇刘大人已带人挑了十匹马作军用,证明这批马品种不错,无论奔跑和?力都能用。其中有匹高大的毛黑如缎的马,选成了自己的坐骑,此马管世敦是作为礼品赠送给总镇刘大人的。

    进入冬季,十一座酒楼的羊肉菜品尤其卖得,特别是羊肉汤锅受人青睐。里面既有正宗羊肉,又有羊杂碎。加上几颗干辣椒,人吃来直冒汗,缙云山的羊已全面进入产出阶段。

    时光冉冉,腊月二十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汇报是一部重头戏,今年管世敦干了几件漂亮的事情,心中有底。

    四位大人在正厅太师椅上坐定,端着香茶听管世敦汇报他一年来的情况。

    管世敦仍从农作开始,第一个大手笔就是对青木关南、缙云山脚下的耕地进行清理和全面复垦,共得土地一万二千亩,除了约一千亩用于种菜养猪,约有一万一千亩全种了两季高粱,得高粱三百万斤,全用于烤酒。

    第二件事是收购了习水的烤酒作坊,试烤成功后,再扩大六倍,现在有七个烤酒炉灶同时产酒,所产‘缙云春’除重庆主城销售外,已在重庆各县、涪州、合州销售。自从龙大人回任涪州知州后,特别欢迎我们的产品进入涪州,他还希望我去建酒楼。

    第三件事是在缙云山设了养马场,养马数量正在逐步增多,总镇刘大人试用了十来匹,还好用。

    刘大人:“世敦你的马不仅好用,而且很好用,无论做乘马或?马、驮马我都试了一下,都好用。贤侄,我有想法,想给你商量一下。”

    管世敦:“请刘大人吩咐。”

    刘大人:“目前三藩势力越来越大,大有串犯四川之势,朝廷为了防范于未然,动用了大军南防,军马需要量很大,比如本镇需要量就很大,而北方高大的蒙古马在南方地区不适用,而且也不适应南方高温潮湿的气候。但你养的马正适合南方行走,因此,首先现有之马,不能出卖,一律准备军用,而且如果有条件的话,能多养些更好。”

    程大人:“刘大人讲的的确是件要事、大事,急朝廷所急,想朝廷所想,为朝廷出力,作为大清子民也是应该的,贤侄,如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养些马,以作军用。”

    管世敦:“两位大人语重心长,教导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当全力以赴,扩大军马养殖,以备军用,请几位大人放心。”

    刘大人:“我忘记了说一句,我不是征用,而是购买,军费还是充足的。而且军马的买价一定要高于民用马,我一定不会让贤侄吃亏。如果谁为国家效力谁吃亏,效力越大、吃亏越大的话,谁还愿为国家效力呢?”

    刘芳:“各位大人,解国家之难,分大人之忧,对我们这种由列位大人一手扶持起来的人家是责无旁贷,当全力以赴,但面对佣兵百万,嚣张南国数省的三藩势力来讲,仅靠缙云山顶那小块地方养点马,怕是杯水车薪,必当择其大沟大坝,养之数万,才能佐国家之急用,不知大人以为然否?”

    刘大人:“刘芳,你说的完全对,但我一时哪的给你找大沟大坝呢?”

    刘芳:“不用大人找,有比较现成的。”

    刘大人:“有什么地方?你是怎知道的?”

    刘芳:“因为四弟已开始养马,为助四弟一臂之力,我也开始留意这方面的情况,在南纪门酒楼开业时,无意之间问一个伙计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说是合州官马场。我说这场热不热闹?他说:大管家,我说的这个场不是赶场的场,而是因为古代是个养马的场地。后来我在书肆买了本《万历合州志》,果然有官马场的记载,我想这官马场必定是一个可养大量马匹的地方,我问那个伙计,官马场在什么地方,他说隔北碚很近,他走大半天就到北碚了,比到合州合阳镇还近。只是…”

    刘大人:“只是有问题,是不是?说出来,道府县大人都再这里,尽管说。”

    刘芳:“一是这是合州的地方,合州的知州大人我们不像对田大人那么熟,有求必应,二是恐遭非议,说你管家仗着官府在巴县占了那么多土地,现在又占到我们合州来了。”

    程大人:“刘芳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四川省督抚大人的函件已到,田大人因治理巴县有方,也有功,已升为合州知州,我想,对你们照样可有求必应。”

    刘大人:“怕什么,若那个地方很适合养马,我请示成都将军,将那块地划为军事重地,我看谁还敢说什么。”

    田大人:“刘大人,没得那么严重。合州由宋代以来是兵灾最严重的地方,我知道委任以后,派人去了解了一下合州的情况,比重庆城遭多了,至今还有不少无人的地方。开年接任巴县知县的人到后,我立即去接任合州,将那官马场无偿的让世敦占用,如已有人,我将他们改占一个地方就是,其他事小,军马事大。”

    管世敦:“初三以后,我即找那伙计带路,与三嫂、王大顺、王大利两兄弟去踏勘一下,即可向三位大人回话。”

    田大人:“世敦,你刚才讲你建了个小船队运你所产的东西?”

    管世敦:“是的,十只船,每船二千斤,总载二万斤。对我来讲已足够用了。”

    田大人:“我马上要去合州了,把你的船队扩大,把嘉陵江渠河与涪江都跑起来,百姓产点东西不容易,尤其是猪和粮食,卖起来更难。你能不能在三江沿线场镇设收购点,让他们的那些东西可卖出去,有点像梁滩河这样,好不好,也算求你了。”

    管世敦:“田大人言重了,我们管家有今天全靠田大人与众位大人的栽培和恩顾,这点我们永远都是记在心里。田大人要我们切实的为合州百姓做点事,我们一定照办。到时只要田大人出个靠示,表明我们收购是得到州府允许、是合法的,是可以信得过的。”

    刘芳:“这个船队不仅有运货的船,而且也有客船,专门跑合州三江境内到重庆的水路。以后慢慢延伸到川东各县。以及上至泸州。”

    管世敦:“等大哥过年从绥阳来后,我立即去订购一批货船和客船,再在三江和长江沿线招募一批船工,船队就建成了。开年过后我去楠木坝找李帮主打听卖马群或马匹的地方,这次主要要收购成年马,回来加以精心饲养,长壮实了,刘大人便可来挑选了。我现在有酒糟喂猪,可节约出粮食来喂马了。”

    刘大人:“这我就放心了,管世敦,我知道你有办法。”

    管世敦:“刘大人,你对马的需要量有多大,我好优先满足。”

    刘大人:“这要问军需官,开年后我立即告诉你。”

    子时刚到,正瑾端出灶糖,大家才知已是腊月二十四日了。

    管世敦,明天列位大人去大鹿池看今年新增的养马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